文:彰化基督教醫院牙科部矯正科永久主治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系兼任教授
主訴 (Chief complaint )
患者為18歲男性,主訴戽斗及下巴歪斜、咀嚼功能不佳。
患者過去無特殊醫療病史,父親外觀亦是戽斗,故推斷病因可能來自基因遺傳
診斷 (Diagnosis)
Angle’s class III malocclusion with mandibular asymmetry
安格氏第三類不正咬合,伴隨下頷歪斜,合併前牙開咬。
治療目標(Treatment Objectives)
改善咀嚼功能
改善戽斗及下巴歪斜的外觀
治療計劃 (Treatment Plan)
1. 右上第二大臼齒,左上第三大臼齒,左下第三大臼齒,右下第三大臼齒 拔牙
2.下頷枝雙側垂直截骨術 BVRO (bilateral vertical ramus osteotomy)
3.下巴成型術 Genioplasty
矯正治療前
矯正治療中
矯正治療結束
治療前後之側面測顱X光片 (Cephalometric X-ray)
治療前後之正面頭顱X光片 (PA view)
治療前後之側面測顱X光片臨摹比較 (Superimposition of the initial and final cephalometric tracings)----重疊於S-N line上,定位於S點
治療的結果 (Treatment Result)
治療時間約一年半,上下齒列排列整齊,咬合關係正常。
戽斗及下巴歪斜的外觀獲得改善。
討 論
在安格氏第三類不正咬合 (俗稱戽斗) 病例中,由於下顎過長前突,上顎第二大臼齒長期無對咬牙,經常造成其過度萌發。門牙開咬病例,大部份是由於後牙的過度萌發引起,本病例前牙也有輕微開咬。
本病例由於下頷歪斜 (偏左側 4.5 mm) ,單側上顎右側第二大臼齒 #17過度萌發 (elongation) ,所以我們的治療計畫為:(1)初步齒列整平(leveling) 後,(2) 拔除 #17 右上第二大臼齒,以改善前牙開咬的程度,並可縮短手術前大臼齒上拉的治療時間。
正顎手術採取下頷枝雙側垂直截骨術( BVRO),此術式可以同時解決橫向、縱向及水平方向的問題。本病例下顎右側後退8.5 mm、左側後退3.5 mm,解決戽斗及下巴歪斜的骨性問題,術後咬合穩定。Genioplasty (下巴成型術) 同樣可以同時解決橫向、縱向及水平方向的下巴(chin)問題,本病例因為家長認為長臉型不需要改變,所以沒有接受 genioplasy,算是稍微美中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