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慈心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口腔醫學院牙醫系副教授

兒童口腔常見的問題有齲齒,牙周疾病,齒列不整與牙齒外傷。先天性口腔疾病則有唇顎裂及其他顱顏畸形。

 一、齲齒
齲齒是小孩最常見的口腔疾病。蛀牙形成的主要原因為細菌感染、醣類發酵、 餵食時間過長。幼兒常被發現的口腔疾病為奶瓶性齲齒,它是哺乳習慣不當所導致的嚴重齲齒,使整排牙齒發生嚴重的齲齒情形!到了10歲,超過90%的小孩恆齒有齲齒,第一大臼齒是最常被侵犯的牙齒。
奶瓶性蛀牙常發現於吸吮乳汁後即入睡(夜奶),甚至於奶瓶含在口內,牙齒表面殘留的乳汁將提供給細菌極佳的溫床。 正確的習慣應該在餵食完畢後,父母應用紗布、牙刷沾水清潔牙齒的表面,才能夠減少蛀牙發生的機率。
奶瓶性蛀牙最先侵犯的就是上顎門齒。一方面是因為這些牙齒最早長出,另一方面,餵奶時與乳醣接觸最久的地方也正是這些牙齒,如果不當餵食習慣持續下去,蛀牙也會波及上下顎乳臼齒及犬齒,而下顎門齒由於受到舌頭保護,所以是乳牙中最不容易發生蛀牙的牙齒。
對於齲齒,大多數家長的疑問是,乳齒遲早會掉,為什麼要處理它? 因為如果不加理會,可能會引起許多問題,包括:
1.因細菌感染而導致恆牙發育產生病變,畸形。
2.因空間喪失而導致正常咬合關係被破壞,造成恆牙排列不整。
3.若蛀到牙髓,會造成根尖膿腫甚至窩蜂性組織炎(cellulitis)。此時,除了藥物外尚須做根管治療或拔牙。

二 、 兒童齲齒常見的治療:
1. 蛀到琺瑯質或象牙質的牙齒,可以用銀粉或複合樹脂來填補蛀牙窩洞。
2. 蛀到牙髓神經時,即應該接受根管治療(俗稱抽神經),以免更嚴重的發炎影響恆牙的發育,甚至影響全身健康問題。
3. 已做完根管治療的乳牙,臼齒可以套上不銹鋼金屬冠,除了使乳牙有正常的形狀咀嚼食物外,尚有維持齒列空間的功能。
4. 對於蛀到不能保留的牙齒,在拔除後,為了維持應有的空間讓恆牙順利生長,則有必要裝置空間維持器(space maintainer)於兒童口腔內。

三、牙齒發育的變化及齒列不整
1.乳牙期:正常乳牙期大約指從出生6個月至六歲左右。一般約在出生六個月時  就會開始長下顎第一顆乳牙,約兩歲半左右20顆乳牙就會全部長出。2.混合齒列期:約6歲至12歲左右。3.永久牙(恆齒)時期。
兒童換牙時期常見的異常,包括牙齒數目的異常(多生牙、缺牙等);形狀的異常(巨牙、小牙、雙生牙等等)。多生牙通常在上顎前牙區出現最多。缺牙除了第三大臼齒之外,上顎側門牙及下顎第二小臼齒較常見。先天唇顎裂患者常會伴隨有牙齒數目的變異(包含多生或是缺牙)。

    各類咬合不正,可歸因於齒列排列不整,或是骨性及顱顏發育的問題,例如:暴牙、戽斗。 當我們發現小孩有咬合異常或不正時,應該找專門的矯正醫師去諮詢他們的意見。大部分的情況在早期發現時,都可以得到極大的改善,對於小孩的身體及心理健康的教育,有極大的助益。
一般來說齒顎矯正最佳時機,在恆牙長出來後且顎骨正在發育中,約11~15歲左右,但約30%左右的病例可能需要提早治療,如嚴重前突暴牙、倒咬、誘導性矯正治療、阻斷式矯正治療等,藉由早期的診斷與矯正,能改善牙齒與顎骨之問題。必要時則須等所有恆齒萌發後,作第二階段矯正,以達到最大的效果。

四、牙周病
兒童常見牙周疾病為牙齦炎(gingivitis)。嬰兒常見的牙周疾病有,泡疹性咽峽炎、泡疹性口齦炎、口足手病、萌牙囊腫…等。嬰兒長牙有時會造成不適,牙齦有紅腫、小孩會哭鬧,影響飲食作息,有時會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狀,發燒、拉肚子、流口水等。
當免疫功能降低,才會呈現牙周炎伴隨齒槽骨喪失。早發性牙周炎(Early onset periodontitis)包括:前青春期牙周炎 、青少年牙周炎。牙齦增生 (enlargement)由荷爾蒙引起的有青春期、姙娠、糖尿病、甲狀腺低下、避孕藥等;由藥物引起的有抗癲癇Dilantin (Phenytoin-induced gingival overgrowth – PIGO)、器官/骨髓移植抗排斥 (cyclosporin & nifedipine medication)。白血病、血小板減少症等血液疾病,則會造成出血性牙齦炎。

五、牙齒外傷之處理
(一)乳牙之意外傷害
乳牙前牙撞擊外傷是6歲以下小孩常見的狀況。乳牙撞入齒槽骨內,一般不需治療,通常幾週後會自行長出 (2 to 6 months),但是必須X光追蹤,而底下的寄生恆齒常有發育上的困難(如彎曲牙根、阻生齒)。
(二)恆齒之意外傷害
1恆齒牙冠斷裂必須立即治療(填補、覆髓或根管治療)。
2如果牙根有斷裂則需固定,固定時間up to 4 weeks。
3撞入的恆齒則須擺回原位,再加以固定,固定時間 up to 4 weeks。
4脫出鬆動(extrusion)的恆牙須擺回原位,加以固定,1- 2 weeks。
5脫落的恆齒(avulsion)則應盡快植回齒槽骨內。Flexible splinting for 2 weeks。術後通常需要做根管治療。

六、兒童牙科就診的「行為控制」
小朋友接受牙齒治療時,不似成人都能自我控制,所以牙醫師常要藉助「行為處理」來幫助小朋友接受牙科的治療。而小朋友和牙醫師之間有效的溝通則是行為處理成功最重要的因素。除了非常年幼的嬰兒及特殊的身心障礙小朋友外,家長可以不必陪伴在治療室內。如有必要,牙醫師會主動要求您的參與。
對於極端恐懼、焦慮及不合作的小朋友、全口嚴重齲齒的病患,施以全身麻醉,進行全口重建的工作在國內來說是一個比較新的觀念,目前許多大醫院都有提供這項治療。三歲以下可以申請健保給付,其他需要全身麻醉來進行治療的病人,常見的為特殊需求者,包括智障或身體殘疾等,不便於門診施行治療之病患。

七、口腔保健
(1).正確的飲食習慣: 適當地攝取均衡的營養,多吃蔬菜水果,多喝牛奶,
少吃黏性太強的糖果
.(2).正確的清潔習慣: 通常建議小朋友飯後刷牙,有時是很不切實際的。取代的方法是一天一次很徹底的刷牙,而且有父母的幫忙及監督;睡覺前則一定要刷牙。
(3).隙縫填補 (pit & fissure sealant)。主要針對恆牙的第一大臼齒 (六歲大臼齒)。
(4).定期塗氟:因使用的方法,藥劑而異,一般是6個月一次.國健局支付,六歲以下兒童6個月可以免費塗氟一次。
(5).定期檢查:小朋友的牙齒自己清潔不易完全,建議每3個月檢查一次。
預防措施在任何牙齒萌發就可以開始,父母也必須接受教育,期待建立一個沒有齲齒的環境,使我們的下一代擁有健康美麗的笑容。

<本文為2014/03/23於中華民國小兒科醫學會學術演講內容>